2021-06-29

橘皮 陳皮 消脹

 

陳皮(廣皮)即橘皮,由橘子成熟後的果皮曬乾或烘乾所得。陳皮放置年份越久越好,故稱為「陳皮」。陳皮是重要中藥材,亦可以用作烹飪佐料及製作零食。根據本草綱目記載,陳皮:療嘔噦反胃,時吐清水,痰痞咳瘧,大便閉塞,婦人乳癰。入食料,解魚腥毒。好古曰:「橘皮以色紅日久者為佳,故曰紅皮、陳皮。去白者曰橘紅也。」[1]


食用[編輯]

陳皮蒸鮑魚

年份較短的陳皮經過揀皮、浸漂、保鮮、切皮、醃製、瀝乾、調料、反覆曬制等多個工序製作後,加入白糖等材料,製成「九製陳皮」,為一種廣東特色的零食

陳皮亦可以入膳,廣東人通常以切成一絲絲的陳皮,灑放在泥鯭桂花魚表面上然後將魚清,廣東人認為清蒸這兩種魚應該以陳皮絲代替一般蒸魚時所選的絲,會大大提升食味,這也成為廣東人慣常的做法。另外,以陳皮放進粥米煮成的白粥,可以減少白粥的味寡,在中醫角度,陳皮白粥有順氣開胃,化痰止咳功效。



源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9%B3%E7%9A%AE


2021-06-21

炙甘草 要蜜制嗎?

 

很多同學問到

「炙甘草是用蜜製生甘草嗎?」

我們照原文的敘述
是不用加蜜去炮製的
只要以生甘草用火烤焦
就是原文裡面所用的炙甘草了

蜜製的原因是後世醫家提出
認為蜜有補益健脾作用

事實上蜜有補益健脾沒錯
但醫聖張仲景用蜜也不是隨便想補就用
(詳情研討會才能講解到了)

炙甘草的原文用法
如同「炙」這個字
「肉下有火」
也就是火在下面燒
肉在上面烤
主要是要得其「焦苦之性」

配合桂枝時
焦苦能入心

甘草本有補虛作用

虛補回來心力不足就減輕

延伸出心悸的症就減輕了
就能緩桂枝的動悸了

這也是為什麼
炙草最常的配伍是桂枝

而且在動悸時炙草會加重些

當然,現在要取得沒蜜過的比較少了
真的不得已還是可以用蜜炙的
但最好還是沒蜜的
直接甘草烤焦就行了

中藥行,用乾鍋直接把甘草,
乾炒到有焦苦味就可以了

源自:

https://www.iwitchbaby.com/2019/01/27/%e7%82%99%e7%94%98%e8%8d%89%e8%a6%81%e8%9c%9c%e7%82%99%e5%97%8e%ef%bc%9f/

生薑乾薑 生薑 乾薑 的不同

 

有粉絲希望我可以寫一本藥證相關的書
來,我來寫生薑乾薑給你們看

薑的陰陽八綱定位:
陰陽:陰血(消化系統)
表裡:裡
虛實:虛
寒熱:寒
白話解釋:進入消化系統,溫散寒水

✅生薑
主症:止嘔(偏寒水在胃)

✅乾薑
主症:止瀉、止咳(偏寒水在肺或大腸)

生薑乾薑因為是同個東西
#所以八綱一樣但主症不同
(如果主症都一樣就不用分生薑乾薑,統一一種薑就好)

其實不是我不想寫
但我擔心大家看完只會背起來
認識我的都知道,我一直強調不要背書
上面都是原文歸納整理
唯有理解它的邏輯
才能在臨床上靈活運用

#所以古中醫不管四診原文還是藥證我都堅持要面授不要大家用背的
#生薑乾薑藥證是把所有這些藥出現的處方原文中出現常見的症狀整理 #今天有點懶不仔細解釋大家先動腦想想為什麼薑入陰血消化系統?


源自:

https://www.iwitchbaby.com/2020/02/20/%e5%8f%a4%e4%b8%ad%e9%86%ab%e6%80%8e%e9%ba%bc%e7%94%a8%e7%94%9f%e8%96%91%e4%b9%be%e8%96%91%ef%bc%9f/






2021-06-16

大熱天喝麥茶最消暑!

 

大熱天喝麥茶最消暑!

喝麥茶有助養生?5大意外好處非知不可

提到麥茶,你是不是腦海中立刻就響過「止嘴乾又不礙胃」這句耳熟能詳的廣告台詞呢?其實,麥茶除了清爽甘甜,不含咖啡因、茶鹼,即使是處於空腹狀態、或是容易心悸的朋友也能安心大口喝外,吳建東中醫師表示,在中醫理論中,適度飲用麥茶對人體更有下列5大好處:

好處1/消暑止渴:

麥茶味甘、性微涼,適度飲用有利身體降溫,尤其是體內有暑熱、體質燥熱的朋友,適度飲用能幫助消暑、生津解渴。

好處2/消水腫:

麥茶有利水、利小便的作用,適量飲用能健脾胃、利尿,去除體內多餘水分,輔助達到消水腫的效果。

好處3/幫助消化、消脹氣:

好處4/消脂減肥:

因麥茶本身具有促進消化的益處,因此有利食物內脂質、腸道廢物的排出,自然也能輔助發揮消脂減肥的益處。

好處5/安心養神:

麥茶不含咖啡因,且能和胃健脾,加上有除暑熱、煩躁的作用,如果是飲用以小麥製成的麥茶,更有安心養神、幫助入眠的作用。

都是麥茶,大麥VS麥芽VS小麥差在哪?中醫師詳解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坊間所稱的麥茶,根據使用原料的不同,又可以分為大麥、麥芽、小麥3大類型。雖然都被稱為麥茶,但在具體的效用上仍會因此有些微的差異,所以吳建東中醫師也特別針對它們的性質上的差異加以解說,提供給民眾做為挑選、飲用的參考:

類型1/大麥:

一般來說,坊間所稱的麥茶,主要是以大麥為原料製作而成。而大麥除了味甘鹹,性微涼外,更具有能入脾、胃二經的作用,對於消暑、利水、消水腫,以及除脹氣、促進消化效果最佳。



類型2/麥芽:

麥芽則是大麥發芽後的產物,除了味甘、性平,相對大麥嚐起來味道會更甘甜外。因種子正在發芽的關係,其澱粉酶含量相對大麥來說也會更多,和胃健脾的作用也更強,適度飲用對於改善胃脹氣、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能發揮一定的助益。

類型3/小麥:

而小麥和大麥、麥芽則屬於不同種類的穀物,雖然煎煮後飲用,兩者風味相似。但小麥味甘、性偏微寒,相對於大麥、麥芽來說,在消積食、助消化效果上比較沒有這麼強。反倒是適度飲用能養心除煩,輔助改善因壓力、焦慮情緒所引起的睡眠品質不佳問題。






自製麥茶藏學問!常溫、無糖才能喝出預期效果

至於一壺好的麥茶該如何製作,才能發揮預期的保健效果呢?吳建東中醫師指出,一般來說,多會建議民眾以1~2兩(30~60公克)左右的麥粒,加上1公升清水的比例,並以煎煮取代沖泡方式來處理,較能有效煮出麥茶的風味。

另外,吳建東中醫師也重申,要想藉由飲用麥茶獲得上述5大好處,一定要謹記不能額外加糖、常溫飲用的原則,才不會保健不成,反增加身體負擔。最重要的是,自製麥茶因沒有添加抗氧化劑、防腐劑,一般建議熬煮後1~2天內一定要飲用完畢,較有保障。


源自: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352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