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3

茯苓澤瀉湯

對很多中醫人來說,不管是起床的眩暈想吐、甚至胃病噁心嘔吐拉水、慢性心衰、攝護腺肥大、肥胖⋯

都會想到五苓散這處方,尤其急性的頭暈想吐,五苓散可說是百發百中,一服即癒,拯救不少中醫人免於急診啊
但我在課程中一再跟學生說了
「裡面的豬苓是易造成體虛的」
五苓散是實證體質才適合用的處方
真正會用古方,應該更要學「茯苓澤瀉湯」這處方喔!
茯苓澤瀉湯出自《金匱要略》
主症可說跟五苓散完全一樣
主治:渴而吐、小便不利
但茯苓澤瀉湯在陰陽體質上
卻是適合「虛證體質的」
(五苓散比較適合實症體質,原理線上課會教到)
虛證體質,代表體質氣血較少的人
現在 9 成以上,都是虛證體質
如果你就是虛證體質,用五苓散一段時間
就會發現症狀是變好了,但人也變虛變老了
所以真有急性眩暈想吐
尤其攝護腺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想用五苓散前,建議先考慮茯苓澤瀉湯
有五苓散止眩止吐且利小便的效果
但卻減少了體虛的副作用
🔺 怎麼運用?
新年時我婆婆某天起床
突然天旋地轉、手腳無力,一動就想吐
更別說吃東西
(新年不忌口,她覺得體質方調好體質,所以也一陣子沒體質方保養了)
主症具備,再加腹診確認水停滯的地方
我就依原文比例給予處方水藥
(腹診有其特色,詳見學生群詳細學明)
茯苓澤瀉湯方《金匱》
茯苓半斤(40 克)澤瀉四兩(20 克)甘草二兩(10 克)桂枝 白朮三兩(15克) 生薑四兩(20克)
上面(克數)是漢朝原文劑量換算現在的1/3
是我臨床比較常用的量
各位也可以用單味科中藥粉依比例去配
(目前這處方沒有複方,大家都只會用五苓散,沒人知道這處方更好用,真可惜)
在我婆婆的情況下,當天以上劑量煮水藥
分次慢服
24 小時後就胃口恢復開始吃得下
頭暈也好很多了
再服一天,眩暈全無,體力也恢復正常
甚至酒後宿醉,隔天的眩暈想吐
慢性攝護腺、糖尿病、下肢肥胖水腫、慢性腎病或心臟衰竭
只要是水道系統小便問題,符合主症你們用用看
就會發現他好用又不像五苓散會體虛
下次試著備一點在家試試吧!
(真希望有科中藥粉廠商要做這湯方的複方,我一定買爆‼️
❤️解宿醉妙方
❤️止眩止吐藥
❤️中醫師家庭必備中藥


源自:

<iframe src="https://www.facebook.com/plugins/post.php?href=https%3A%2F%2Fwww.facebook.com%2Fiwitchbaby%2Fposts%2F500132694803139&show_text=true&width=500" width="500" height="699" style="border:none;overflow:hidden" scrolling="no"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autoplay; clipboard-write; encrypted-media; picture-in-picture; web-share"></iframe>




《輔行訣五臟用藥法要》藥證(32)—澤瀉

【《本經》考證】

澤瀉,味甘,寒,無毒,主「消水,養五臟,益氣力,肥健」。

【《法要》考證】

小補肺湯之服法後有「若眩冒者,去細辛,加澤瀉一分」。按此眩冒非因寒而因虛所致。

小補腎湯(含澤瀉一兩治「精少,骨蒸羸瘦」。服法後有「若小便血者,去澤瀉,加地榆一分」;「若大便見血者,去澤瀉,加伏龍肝如雞子大」;「若小便冷,莖中痛,倍澤瀉」;「少腹苦迫急者,去澤瀉,加牡丹皮一兩半」;「小便不利者,仍用澤瀉」《本經》地榆治「金瘡」,或有收斂出血傷口之作用,因小便血,不宜再用澤瀉消水。《別錄》伏龍肝主「婦人崩中,吐血,…,止血」,因大便見血,宜止血不宜再用澤瀉消水。牡丹皮除瘀血留舍腸胃之癥堅。地榆、伏龍肝、牡丹皮三藥皆見血證。

大補腎湯(含澤瀉一兩治「精氣虛少,腰痛,骨痿,不可行走,虛熱衝逆,頭目眩,小便不利

【藥證解析】

澤瀉藥證為「小便不利」、「精氣虛少」,具「消水」、「益氣力」之功。

小便不利之狀尚有「小便冷」、「莖中痛」。

精氣虛少可導致「眩冒」、「頭目眩、「骨蒸羸瘦」、「骨痿,不可行走」。

「小便血」、「大便血」、「少腹苦迫急」等血證,不用澤瀉。

【藥證鑑別】

澤瀉與茯苓藥證皆有「小便不利」。

澤瀉著於「虛」而兼治「眩」、「瘦」。

茯苓著於「實」而兼治「悸」、「」。

治「小便不利」諸藥中,能消水又能益氣力者,唯澤瀉一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