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想不到,二個想不到,三個想不到,萬萬也想不到會是用大承氣湯呀!
這麼用力的講這個方子,有點小擔心,會不會是野人獻曝,大家都知道,而只有我不知道呢? 唉喲,不免笑自己,這部落格的文章,那個不是大家都知道,而原本只有我不知道的呢? 唯一不同的只是自身生病吃藥的身體感罷了。
回題,很早以前,大概是二十歲左右吧? 開始會出現便秘問題,吃西藥的難處是,在便秘與輕微拉肚子之間擺盪。學了中醫以後,問題大幅減輕,頂多到了月事前稍有便秘的症狀,加強吃吃腸胃型的方子,例如理中加黃耆湯之類的也都好,嚴重時曾吃過一次麻子仁丸,或者偶爾吃一點帶有枳實、厚朴或者一點點大黃的方子也都行,畢竟不是常態性,偶爾一二天而已,吃吃藥日子就好過了。
直到這兩年,情況變得嚴重了,不止便秘,還連帶肚子脹滿、腸胃不舒服,以前一直以為是胃有問題,吃過的藥不少,後來隱約覺得那種胃悶脹、堵堵的感覺像是有啥從下面擠上來的,吃了十棗湯(醫案在此)後,胃上方的不舒服減輕了,才更覺得可能真的是從下面擠上來,而不是單純胃的問題。除此之外,身體容易變得腫脹,尤其是上手臂、大腿、肚子,往往也是傍晚比較嚴重,直到睡一覺起來會好許多,如此日復一日地循環。
聽說結紮後的女人比較會胖,不免猜想可能是這個原因,但不知如何處理,只好擱著,然後,然後解藥就出現了:去年(2016),跟江西的龍帥江老師請益,他教我們用大承氣湯當子宮內膜異位的起手方,之後再隨證治之。這˙這˙這~~萬萬沒想到可以這麼用呀!老師說,有大黃呀,就當破瘀血的藥來用。問題是,有大黃的方子很多,為何獨獨用大承氣湯呢? 不解,忘了問,當時驚到開了眼,原來方子可以這樣子看呀!
多年前,在西醫院就檢查出有子宮內膜異位,既然生得了小孩,也就不管它了,照西醫的說法,子宮內膜異位可能的症狀有:月經週期不規則、經痛、背痛、下腹不適、排便問題、咳血或週期性出血、週期性疼痛、行房疼痛…。這些問題本人也沾到了幾項,比如說週期不規則、經痛、下腹不適、排便問題、行房疼痛。那麼,閒閒沒事就來吃吃看吧。
以原方用2服的量來煎,下午兩點吃半碗,6點多再喝一次,用藥後嚴重腹脹、胃凸出、胃部感覺堵堵的,晚上8:30拉肚子,拉了後腹脹等問題也沒有解決。七八次水瀉以後,舒服了,但外觀還是腫。隔天發現,恥骨之間、剖腹處上方一點,本來一直有一塊很硬的東西(註),今天按壓起來那一塊硬硬的東西軟化了,也不痛,好像對於那種壓迫會想排尿的感覺不太有了。肚子剩鬆垮的肥油,覺得可以用推的,比如說龍老師教我們的八卦推,或者來修帶脈。不知為何,魚際處(拇指下方)黑青,舌頭卻更紅更青,不過後來有恢復。
(註)生過孩子後,肚子漸漸鬆垮,平時按著軟軟的有如水床,有時會腹脹,按之有如氣球,只是在恥骨之間都會按到一塊硬物,彷彿有一鉛塊裝在水床裏面,按進去就會壓到。解剖學的位置大概是在子宮卵巢那一區的中間,猜想可能是子宮啦。
原本月事提前、量大的問題在大黃甘遂阿膠湯都已解決(日後會寫這個醫案),所以除了硬塊消失以外,倒沒什麼特別感覺,只是以前排卵期以後行房都會痛,跟老公抱怨,這個不體恤的男人卻說,唉呀,等一下爽起來就不痛啦。唉,這老爺,不知道自己有多勇猛,奴家怎生受得了哇? 吃了大承氣湯後,幾乎是不痛了。光是這點,真是賺翻啦!
2017年初就吃了煎劑,按理說有效該持續吃,問題是雖說有病則病受之,唯獨打瘀血的藥例外,好像多少還是會傷到,吃桂枝茯苓丸、桃核承氣湯、下瘀血湯等等,都還得加吃補氣補血的藥,至於抵當湯,那真是耐受不住,煎劑吞都吞不下去,上課教到用烘乾的生水蛭打粉裝膠囊吃,完全不記得療效,就整個兒不舒服。去年想說用抵當湯的科中看看,也是不大撐得住,所以大承氣湯也沒接著吃。
題外話:本來以為咱們台灣人身體嬌貴,大陸人會強健許多,可有一回跟一群朋友出遊,其中有一位說她在吃抵當湯,以本身的經驗不免留上了神,問起來實在不明白她為何要吃抵當湯,不過這可能自己認不出罷了,可是眼前這位姑娘,之前見她算是強健的樣子,現下明明看起來是虛了,這個虛像是身體空掉什麼的感覺。對方沒有問,不好插手,只是心中暗暗地記得,破瘀血藥不是只有自己用起來傷,別人也可能傷到,得小心使用。
後來又出現症狀,依舊是靠近月事越明顯:恥骨間按到硬塊、燥熱、煩等等。大承氣湯(原方配科中)2g,原本已兩天沒大便了,吃了後才排便,肚子也才鬆下來,雖然天氣變熱,原本胸口以上燥熱感似乎不太有,原本脈象按之是洪大有力,用藥後稍好,偏向寬大不太有力的脈。總之,那種全身脹滿、肚子脹滿,燥熱感沒有,人就清爽多了。
次一月,生殖區又摸到硬塊,主觀上也有感覺,吃了大承氣湯科中,那種感覺好像本來下腹是海綿,生殖區有硬塊感,一吃藥下去,整個硬塊變成鋼鐵那種痛,既不是悶痛也不是扯痛也不是絞痛,像是硬化的痛,隨著時間慢慢過去,鋼鐵才還原成海綿質,還原的過程中,痛感慢慢消失。隔天再吃就沒有那樣的感覺,當然也按不到硬塊了。
吃大承氣湯會讓月事再提前、量又變多,但只需停藥,加上本身就依體質在調養,就沒有這些問題,另一方面考慮到耐受度的問題,有證的時候吃一點,身體舒服就好,症狀也是逐月遞減。
最近,很隨性地翻翻書,頁面剛好停在三O三頁:
十六(18)產後七八日,無太陽證,少腹堅痛,此惡露不盡也;若不大便,煩躁。發熱,脈微實者,宜和之;若日晡所煩躁,食則譫語,至夜即癒者,大承氣湯主之。
咦? 看起來好眼熟,這、這、這,不就是這一條嗎? 整個地條件符合,差別是把「譫語」改成不舒服—腹脹+全身悶脹感。傍晚也會有燥熱感,熱從胸口往上衝,煩躁當然也是有的,吃了飯就不舒服,更妙的是「至夜即癒者」,到了睡前,整個症狀會稍輕,最不舒服的時間點是傍晚。脈略按也是大而有力,原本還以為是虛勞,決定要吃大承氣湯時才想到,這個脈大是相當有力的,不是虛虛的大脈。以前也想過,既然是傍晚嚴重,可能是陽明證,卻不知該如何選方,怎麼樣也不會往大承氣湯的方向想去,以前上課時對「承氣」的印象就是一口蒸籠,冒著熱氣,有大便堆積在腸子裏。萬萬沒想到放在婦人篇是這樣地合拍,只能說自己不會讀書呀! 真的是不會讀書又反應慢,當時龍老師說用大承氣湯,一時反應不過來,忘了問,大承氣湯與小承氣湯才差一味芒硝,為何選大不選小? 看到這條文,笑了,仲景祖師爺說了嘛:「發熱、煩躁」,那種感覺,沒有芒硝去不掉,以前吃桃核承氣湯時,老師也曾建議不要放芒硝,當時直覺地回答:「可是不加芒硝,那種燥熱感難以消除。」
關於「譫語」,好像一般生活上都不太看得到,猜想典型的講胡話可能有,但日常生活改成「不舒服」即可,否則承氣系的藥幾乎都開不了;此外,兒子情緒不佳,愛碎碎唸,唸得很煩,後來才發現他兩三天沒大便,用一點大黃附子細辛湯或用保心安油按摩肚子,排了便就好了。像這樣,本人未必個性如此,只是偶而情緒不佳碎碎唸,唸到別人也很煩的,也被我歸在「譫語」。另外就是高燒,咱母子倆都有這樣的情況:沒有高燒,卻是脈洪大,最後還是依了脈象,才開了陽明的方子。至於條文中寫「煩躁」,這個非常符合我的身體感,既不是「煩燥」也不是「躁煩」,本人的情況是症狀嚴重時,尤其是傍晚,燥熱起來,感到心煩,坐也坐不住、站也不是,無處安放己身;「煩燥」則是心煩到不耐煩,身體未必躁動;至於「躁煩」已經到了身體不自主地動來動去了。行文至此,不得不佩服仲景祖師爺用字之精準呀!
對了,講到「不大便」,對於經前那種便秘真是大改善,估計這個證是因為子宮內膜異位,畢竟日常生活大便顏色都正常,經前容易解黑便,吃大承氣湯更是效果顯著,不過還是因為耐受度的關係,無法一直吃到好,若還是有症狀,微量吃一點(1克),有效又不至於難受。
題外話:後來讀到蔡璧名老師講授的「莊子—從心開始」,她說:「…如果看到有人淨碎唸些瑣碎而沒有意義的話,心裏就會浮現宿便兩個字。」想來,讀過傷寒論的人大概都會這種感覺吧? 台灣話形容一個人不高興的臉色是 :「結一個屎面」 (擺一張臭臉之意),可見,古代的中國人早知道,一肚子大便,人是會不高興的。
最後,關於「少腹堅痛」,也就是生殖區摸得到硬塊且疼痛情況,還有一個方子需辨證—大黃甘遂阿膠湯—日後再來寫這個醫案。只是納悶,以前仲景祖師爺是能摸女人的肚子嗎? 不然他怎麼知道「少腹堅痛」而不寫「少腹如敦」也不寫「少腹滿」或「少腹急結」? 以本人身體感來說,正是「少腹堅痛」最傳神呀! 忍不住懷疑,前面的篇章雖然也是前人傳下來,但仲景祖師爺是經過他本人臨床驗證的,至於婦人篇,說不定只是copy and paste,方子也只是拿來照開而已? 總之,婦人篇讀起來就是有一種扼腕感,許多條文只要再多給一兩個辨證點,說不定就會知道該怎麼開這些方了。
話說人家仲景祖師爺說的是產後七八日,我可是產後七八年後了。深深感覺到,許多問題,一開始沒搞好,放著也不一定會好,甚至於跟其他問題糾結在一起,這也是雜病難搞之處。問題只有A好搞,單單只有B也好辦,A與B交集就麻煩了,更何況還有C、D、E、F…。
書上是針對產後的婦女,那不是產後的婦女能不能用呢? 以用藥經驗來說,若是出現同一套症狀,開大承氣湯理當有效,不必一定是產後,或許只是產後的婦女出現此證的機會較大,萬一,是說萬一啦,男人出現此證呢? 我想也是開大承氣湯吧! 不然,子宮內膜異位的變化很大,子宮腺肌症(Adenomyosis)、巧克力囊腫(Endometriosis)都是變形之一,治法卻是不相同,但只要出現相同的證,祖師爺已掛過保證,原則上都是會有效的啦!
說起不同的病交雜在一起,當初沒認出大承氣湯證,本來一度懷疑是烏梅丸證哩! 自己打從有意識起就不大耐餓,餓了就難受,嚴重時手都會抖,有這個證以後,變成餓也難受、吃了也不舒服,聽起來耳熟吧? 加上,三不五時會有熱從胸口上衝,而腳摸起來涼涼的,這更眼熟了吧? 吃東西的證分屬兩種,同時出現時會覺得是烏梅丸證,至於上熱下寒,還以為是麻黃升麻湯,吃了卻沒啥效果,倒是改善了別的症狀,烏梅丸證也是可能上熱下寒呀,更何況舌根有黃苔,當時也不明瞭,為何決定先吃大承氣湯,可能是便秘、身體、肚子脹得難受吧? 對了,熱從胸口往上衝,用桃核承氣湯也有改善,也能改善經痛,也不再暴怒(醫案在此),但是一旦大承氣湯證再出現,還是煩躁,經方就是有這樣小氣的地方,只管這個,多的就不做了,不過,話說回來,先吃了桃核承氣湯,剝開一層後,剩下的剛好可以對得上這一整條文的症狀,不可說無功。
題外話:老實說,看人家大腕的醫案似乎都能一兩種方劑就治了大病,猜想厲害的醫生應該可以認得出並用藥加減就一次性解決問題吧? 自己沒這個能耐,也就認了,像剝洋蔥一樣慢慢地剝,總會剝到中心的,只是不知不覺就淚流滿面呀<=這是作菜的場面啦!
題外話:有一項不太確定是不是大承氣湯的療效,就是這幾個月吃了大承氣湯後,皮膚變得異常的光滑,本身的皮膚原本就不差,但用藥後摸起來是更加地細緻光滑,像是用過高級面膜,以前吃過許多藥能改善肌膚,但都在預期中,也沒像此方效果這麼奇特。想不通為何大承氣湯有這個療效,但回頭檢視同時期的用藥,實在不覺得是他藥的效果,總之,可能只是附作用(side effect),不太確定能列在療效範圍中。
話說回來,每回讀到這種條文,還是感動得幾乎要落淚,說起來好尷尬,這是真的,當有人了解妳的時候實在很感動,會有一種對方是懂我的心情,雖然仲景爺爺懂的是我的身體。
龍老師說用大承氣湯來開路,以後依常規來治。那常規是什麼呢? 想來想去,某一日突然發現自己傻,笑了,以前溫經湯證、當歸四逆湯加味湯證、當歸生薑羊肉湯證、烏梅丸證、當歸芍藥散證,大黃甘遂阿膠湯證、膠薑湯證等等,不是都處理完了嗎? 龍老師拿大承氣湯來開路,而我是當作善後的清潔隊呀!
謹以此文向龍老師道謝,這樣的提點,讓我可以用不同的視野將「傷寒雜病論」再玩一遍。
圖片說明:這是原方的比例份量,原方一服大概還要乘以2.5左右,減量是因為耐受度(tolerance)的緣故,實際煮的時候還會去掉一點大黃,也是因為耐受度低,怕拉得太凶,至於去掉多少,就看當時心情如何,就像作菜一樣--"鹽少許"。總之,第一次做煎劑會完全按照仲景方,之後再調整,這個調整完全取決於身體感,往往就連本人也不知道為什麼。此外,「傷寒雜病論」寫枳實者,老師說其實是現代的枳殼。
話說回來, 「承氣」 是什麼意思呀?
源自:
https://flowertalks.pixnet.net/blog/post/400303376-%e8%90%ac%e8%90%ac%e6%83%b3%e4%b8%8d%e5%88%b0%e7%9a%84%e2%80%94%e5%a4%a7%e6%89%bf%e6%b0%a3%e6%b9%a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